江背镇 - 简介
江背镇属丘陵地带,气候宜人,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是著名的“江南草席之乡”。境内矿产资源和水能资源均很丰富:莹石、硅、铁、红条石、矿泉水等极具开发潜力;江背草席、脐橙、灰鹅、生猪、花卉等产品闻名遐迩。镇办企业主要有草席厂、针织厂、玩具厂、机砖厂、莹石矿、红石场等。江背镇紧紧围绕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开展工作,江背镇圩镇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社会祥和,人民安居乐业。江背镇党委书记兰小波、镇长曾军威及二万三千多人民真诚欢迎各方有识之士前来江背镇投资、办厂、兴业。

科技发展情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镇党委、政府切实加强了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提高了产业发展和其它各项工作的科技含量。一是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镇村分别成立了“农民技术培训学校”和“农民夜校”,先后开展了脐橙、烟叶、席草、针织等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把一批农民培育成了产业工人;二是组建了针织、花卉、脐橙、席草等产业协会,通过协会为企业和农民提供了优质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三是鼓励村干部和年轻农民参加农函大、农广校和“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的学习教育,培育了一批具有较高技能的“土专家”。
江背镇 - 产业资源
2005年,江背镇五大经济指标分别实现了高基数上的高增长,共完成财政总收入8579万,地方收入3133万元,分别同比上年增长33.5%和43.7%;实现工业总产值35亿元,同比上年增长29.1%;实现农业总产值1.45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9.8%;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1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4.8%;江背镇农村人平纯收入达到5600元,同比上年增长11.7%。
江背镇 - 工业发展

江背镇是长沙的东大门,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特立、熊瑾玎等同志的故乡。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省、市、县领导对江背的经济发展给予了热情开怀和大力支持,当地政府坚持走“工业共镇、强企富民”的道路,GDP以15%的年增长率递增,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是长沙县的经济强镇,被列入湖南省首批小城镇示范镇,2000年被批准确定为省级工业小区,纳入长沙县重点园区建设范围,是长沙县两个乡镇工业园之一,2004年被确定为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
江背镇 - 下辖村
麻塘村 | 联丰村 | 立新村 | 板桥村 | 开福村 | 金洲村 |
梅花村 | 美新村 | 楠木村 | 坳头村 | 漆桥村 | 齐心村 |
清塘村 | 石背村 | 铁锁村 | 抄冲村 | 万古村 | |
乌川村 | 五美村 | 五福村 | 湘阴村 | 砖田村 | |
阳雀村 | 印山村 | 钟桥村 | 朱桥村 | 肖桥村 | |
好布村 | 河田村 | 洪江村 | 江背村 | 金田村 | |
东庄村 | 福冲村 | 洞井村 | 赤霞村 | 小埠村 |
江背镇 - 民风民俗

同时,进行了“四个一”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进村户、文明育新人”活动,即建好一所“道德夜校”、“栽种一片道德林”、“建好一堵道德墙”、“兴建一座道德亭”,大力实施“漫画进新村”活动,组织文艺工作人员深入基层,把群众生活中最普通、最常见的场景绘制成“新风漫画”,这些漫画以农民的现实生活情景为结构,以漫画的表现手法,归纳讲卫生、讲文明、除陋习、尊老敬老等10种广大群众普遍认同的良好思想道德类型,并配有简洁明了的主题点评,通过张贴这些“新风漫画”,从而警示广大农民群众的一言一行,在农村倡导文明乡风。祠堂是客家人不可或缺的情结,然而一些陈规陋习却流传下来。江背镇用一分为二的眼光对待这些建筑,一方面,镇里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迹,保留历史文化脉络,对蕴藏丰富文化内涵的古民居、古门楼、古门牌等给予保留修缮;另一方面,镇里着力引导农民摒弃一些封建迷信的习俗,各村成立新风理事会,组建农民文艺队、技术协会等,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将祠堂变成农民图书室、文艺活动中心、农民夜校等,全镇有100多处祠堂成为农民学知识、树新风的基地。江背镇在全镇各村、中小学校开展“道德漫画进农村、校园”活动,将孝敬老人、团结同学、破除迷信等道德行为规范绘成形象生动的道德漫画,并配上朗朗上口的兴国山歌、顺口溜等,发放到各新农村建设点和中小学校。共向全镇发放道德漫画1.6万多幅。道德漫画以幽默含蓄的方式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人间的假、恶、丑,借助漫画的直观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使德育教育变抽象为直观,成为村民生活的“指南”。